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促進城市更新,改善民生,擴大內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工作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這一決定標志著未來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將成為城市更新的一項重要工作。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實施城中村改造,對改善民生、擴大內需、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城中村改造是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規劃,城中村改造將成為2021年和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各城市,尤其是超大特大城市的一項重要任務。這是為了推進以老舊小區、老舊廠區、老舊街區、城中村等為主要內容的城市更新行動,將一批城中村改造為城市社區或其他空間,實現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
其次,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的需要。城中村是城市包圍的村莊,居住條件較差,設施配套不足。通過城中村改造,可以補齊城中村城市設施短板,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和居住質量,使城中村更宜居。
第三,城中村改造是擴大內需的需要。通過城中村改造,可以在城中村布局更多的住宅,或者工業、商業、教育、醫院、養老設施等,滿足各城市對不同房地產形態的需求,補足城市發展短板,達到擴大內需,優化房地產結構的目的。預計城中村改造投資規模將超過萬億元。
最后,城中村改造是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需要。通過城中村改造,可以實現城中村面貌的大幅改觀,增加適老和適小設施,實現產城融合、居業聯動,形成城鄉融合、一片欣欣向榮的美好景象。城中村有望成為城市的新地標或城市名片,為城市帶來更好的品牌效應。
然而,城中村改造涉及城中村居民的重大利益訴求和城市的高質量發展,面臨著問題較多、難度較大的挑戰。因此,建議在城中村改造中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首先,堅持“民生優先,多方兼顧”原則。在城中村改造中,既要滿足居民的現實需求,又要考慮他們的長遠生計。要兼顧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結合,根據城市功能定位與產業發展方向,制定城中村改造規劃,以市場化為主導、多種業態并舉的方式進行開發運營。
其次,要統籌籌措城中村改造的資金。城中村改造的資金應在全市范圍內進行統籌,多方籌措。可以通過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等方式,確保資金的可持續運營。
第三,要結合各城市的更新政策進行城中村改造。各城市應根據自身規劃和民生需求,提供更多的商品房、保障性住房等,滿足居民的需求。對于歷史文物保護區,要注意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修舊如故。同時,可以結合改善“平急兩用”公共設施,促進旅游、康養等產業發展,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最后,要結合農宅確權頒證進行城中村改造,并做好社會風險評估與防范。由于農宅是農村家庭擁有的最大資產,城中村改造的難度較大。因此,要提前做好風險評估和風險防范預案,確保改造工作的順利進行。
總之,城中村改造將成為超大特大城市城市更新的一項重要工作,對改善民生、擴大內需、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建議在城中村改造中堅持“民生優先,多方兼顧”原則,統籌籌措資金,結合各城市更新政策,以及結合農宅確權頒證進行改造,并做好社會風險評估與防范。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城中村改造將為城市帶來更好的發展機遇和可持續發展。
